全世界若以算數平均值每天可以誕生約36萬7千的寶寶!
這些人若以中國式命理術數而論,
(先不納入人相相法來討論→因為面相、骨相、聲相、情態相、心相等等..就算是同時辰出生的同卵雙胞胎,也會各有差異)
除以12時辰(先不管早晚子時)=每時辰有約有3萬名寶寶同時間生!
若再分男女順逆行每時辰有約有1萬5千名寶寶
就算以占星術號稱4分鐘1刻度更精細..每4分鐘也有約1千名寶寶誕生同命盤
上述雖是同命盤,但投胎家庭、生活環境、實際遭遇一定不同...
那命理對這些投胎全世界各處同命盤的人會有類似嗎???
走江湖沒營養的...是信口雌黃鐵口亂斷
根據我個人少量經驗..透過華僑親戚越洋來電並翻譯,
電話推算投胎在國外..長期生活在西方的外國人
(不同時間算兩個外國人..可惜機會難得...沒啥機會多抓外國人來算).
中國式的命理...還是會類似在投胎西方人以及生活在西方環境..
而且用中國式命理...多點核對這兩人以往已經發生過的生命經歷
對這些已過事發超強的類似率...差點沒把那兩個外國人嚇死...
那命理能類似到非中華文化圈的個案至少有兩件...
就不能一竿子全打翻..而去認定全世界各處同命盤的人命理不能類似
但是命理的類似在哪???不類似又在哪???
「天理」級之「道」→《太上感應篇》破題:「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人處於天、地、人、鬼、神之間,大善、大惡、修行之人、共業、抓交替、天時、地利、人和、祖德、餘殃等等...一大堆變數...說來話長..
命友陳俊誠老師提到「象一事多」
我個人認為
「象一」→包含在「大道」之下的「命理」之「道」..(得其一道)
「事多」→「人」存活於「天、地、人、鬼、神」之間的「現世因果善惡報應」
反正我個人歷來體悟
學習命理..就是學習【知、命】...學習【知、道】...
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2013年2月9日 星期六
《黃帝陰符經心法卷下》收錄於《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餘三字號》蜀潼川六虛散人胥元一註
《黃帝陰符經心法卷下》收錄於《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餘三字號》
蜀潼川六虛散人胥元一註
〈勝欲復命章〉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
瞽者、目不見色,其心專於耳,故聽聰;聾者耳不聞聲,其心專於目,故視明。
利者、耳目之用,人之所欲者,亦利也。師、兵也。十倍者、萬倍之一十也。
夫聾瞽亡耳目之利,而得善聽善視之能者,心專志一也。
譬學道者若彼聾瞽,專心至志,固塞聰明之利,斷絕私欲之源,使耳目虛閑,心室空靜,日漸天理勝而人欲亡,功比用師克勝獲其十倍者,乃養神之初階,入道之漸門也。學者不可止是為足,更須勉力進步,圖造其極矣。
【三反晝夜,用師萬倍。】
三即三要也。反復也。晝夜,謂連續無間也。
夫聽則逐聲,視則徇色,言則誇辯,此世俗之所尚,終年不知反者,悲夫!
經曰:三反晝夜者,謂反耳之聽於無聲,反目之視於無色,反口之辯於無言。
三者既反,一性獨存,兢謹自持,晝夜無間,人欲不得入,邪氣莫能干。涵養日深,天理純熟,還元返本,復命歸根。以比用師克勝,功極萬倍。誠養神之至妙,造道之至極也。
參同契曰:耳、目、口三寶固塞勿發,通真人濳深淵,浮游守規中,此之謂也。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
目者一身之戶牖,三要之最先。其官司視,心靈寓之則能見,見則愛,愛則欲得,私欲一萌,流而不反,故心喪於物也。古之至人,目豈不視物耶?蓋其視物也,直過而已矣!
何心死於物之有哉?老子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非不視也,但不見有可欲者耳。
張真人曰:見物便見心,無物心不見,此語極妙,何哉?
夫見物便見心,見心則不見物也。人能於見物處見得自心。端的盡天地間皆是自心顯見處,更無覆藏也,何者為物耶?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萬物芸芸,皆稟于天,而天未常有所與。天之無恩也,不責報於萬物,萬物自感戴於天,天之大恩生也。然則天固不有其恩,時或變作,迅雷烈風,震動萬物,天之妙用,莫不顯然。
陰符之教,以觀天之道為旨,此言天之無恩者,蓋欲王者觀之,愛養萬民而不以為仁,民自耕而食,織而衣,安其居,樂其俗;而天下治學者觀之,蒭狗形骸,枇糠利祿,外身以養生,忘知而守德,形全精復,與天為一,不亦大恩生乎?至如日用常行,視聽喜怒,性之妙用,發見無隱,又何以異乎迅雷烈風之變歟?
嘗試言之,雷風,天地之神氣,陰陽之妙用,其未發,鬼神莫知所藏;其發之,迅疾猛烈,萬物無不震動,喻人之神氣於晦藏蒙養,一念不動,雖離朱師曠莫測其音容於視聽;喜怒之作,昭然而不可掩,人能於一念未動,具正信心,開智慧眼,照了無疑,即許爾知得雷風所藏,更能於視聽喜怒之作肯自領解爾之迅雷烈風,大機大用,莫不蠢然到,此誠陰符學中真丈夫也。
〈黃帝陰符經心法卷下終〉
《黃帝陰符經心法卷中》收錄於《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餘三字號》蜀潼川六虛散人胥元一註
《黃帝陰符經心法卷中》收錄於《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餘三字號》
蜀潼川六虛散人胥元一註
〈開示養生章〉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天者,自然無為也,豈有意於生殺,蓋物之生,物之死,時至自然也,然則一生一殺,春秋代謝,古往今來,天道之常理,人之生亦一物矣,生死之理與物奚殊,知此於生何忻,於死何惡,委之自爾,浩然大寧,公於養生也,若然者,可與樂天道之常,遊死生之外矣。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
天地,萬物之父母也,子生由父母之氣而有之,故曰:天地,萬物之盜。
夫物盜天地而生,人盜萬物而養,萬物盜人力而成,此三才相生、相養、相成之正理;且物盜天地之氣而生,竊雨露之潤而長,隨其大小,各盡性分,至乎成之熟之,無不充足,其萬物盜天地也如此。
人之有生,先需以養,養之之要,貴賤貧富各安命分,盜物取精以養其生,若彼萬物之於雨露,適足而已,無使容心於分外之欲,則內無所喪,外無所擾,身心安靜,氣血沖和,得永天年,無中道夭,可以階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妙,豈特養形而已哉?若違命越分,縱欲食饕,勞擾精神,日夜不休者,是愛一黃雀,以精侯之珠彈之,不亦迷乎?
通玄經曰:古之樂道者,食足以充虛接氣,衣足以蓋形禦寒,不貪得,不多積,清目而不視,靜耳而不聽,閉口而不言,委心而不慮,無所樂,無所苦,無所喜,無所怒,萬物玄同,無是無非。
【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宜者,天地以生養萬物為宜,萬物以成遂蕃息為宜,人以安分適足為宜,三者不失其宜,則三才皆得其安矣。
若天不時雨,地不生物,天地之不宜也,禾麥不實胎卵不育,萬物之不宜也,違命越分,縱欲貪婪,內擾神氣,外傷人和,人情之不宜也。學者當取其所宜,去所不宜,內則得心神安靜,外則得人事和悅,萬物蕃息,灾凶不作,樂太平之治乎。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夫食,乃人之養形者,貴在當時,則五臟充和,百骸康健,樂其性命之情,過不及病矣,此結前三盜之宜以申動機之義,若是而已矣。
夫人心寂然未動,湛若太虛,何所謂之機乎,一念纔萌,未形乎外,此人所不知,己獨知之者,而謂之機也。
人之生,處世立身,養生應事,有所不免者,惡得不動其機,然體前三盜之宜,使養生無過分之欲臨事無私己之利,事物之來,雖千萬即因而應之,毫分無所留,若然者,寂然不動之本,曷嘗有擾哉,故曰:動其機,萬化安。
儻有毫分之欲滑其機,則萬緒擾擾,撥置無暇,彼焉得須臾之空而反顧寂然不動之本乎,求其須臾寂然猶不可得,況及萬化之安歟,此與夫失饑傷飽,奚以異也。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也。】
人者,世俗人也,神即鬼之見靈,響者世俗之人不知性命之正,安分適足,動輒妄生其心,貪慕分外,憂懼禍患,致禱鬼神,諂求餘福,乃知其神而神者,夫豈知有吾之不神而所以神者乎?
且吾之神,雖視之無色,聽之無聲,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亘古今而不二,歷生死而常存,日濟動用,千變萬化,用之不勤,是謂微妙,是謂至神,死生大矣,而不得與之變,而況禍福之所介乎?
孔子有疾,子路請禱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此之謂也。
關尹子曰:惟聖人能神神而不神于神,通玄經曰:心者,身之主也;神者,心之寶也,易曰: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學者精思之,必自得之矣。
【日月有度,大小有數,聖功生焉,神明出焉。】
此正精思探妙工夫之證驗,學者當加意焉。
夫日,太陽也,一歲一周天;月,太陰也,一月一周天,此日月有度也。三十日大盡,二十九日小盡,此大小有數也。自冬至一陽生,積四十五日立春,三陽交泰,草木萌動,故曰:聖功生焉。逮至驚蟄,乾陽浸長,坤陰退消,卦入大壯,雷乃發聲,故曰:神明出焉。
其在冬之先,萬物歸根,神明隱伏,幽幽冥冥,莫見其狀,喻夫至神未明,滯於昏暗,如處極陰,無所睹見,觸塗皆礙,俾觀聖功生物之理,盜為進修之方,致虛守靜,以探吾不神而所以神者。日往月來,孳孳於是,如雞抱子,暖氣相續,積功不間,一旦忽有省覺,即一陽來復也。
易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心既覺悟,退藏於密,夙夜精持,神明日盛,知用光亨,乃君子道長之時,非聖功生焉乎?精持既久,工夫純熟,神知圓明,豁然無滯,縱橫自得,左右逢原,逍遙變化之場,獨立萬物之上,非神明出焉乎?
學至乎此,其功極矣,可以友天地,參造化,蹈水火,御飛龍,遊乎四海之外,入乎至神矣。夫盜物養生,盜之小者;盜歲時之光,成吾修學之功,盜之大者也,故次之曰:其盜機也。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窮,小人得之輕命。】
其盜機也者,舉夫盜物之機也。機之為言微小而為至要者,人之動止施為皆由是發,此豈難知難見?
而曰天下莫能見莫能知,何也?蓋天下人貪生,生之厚切於物,欲蔽其所發之機,是以莫能見莫能知。人能移物欲之心,以求其機,孰云不見是機也?
君子得之固窮,小人得之輕命,得則一也。而有君子小人者,自其所禀有清濁之殊,所習有善否之異,是故君子小人名矣。
其所習善者,安處素分,養生適足,固守天和,不易以俟盡,如顏子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此君子得之固窮也。
習之不善者,肆情縱欲,違仁背義,苟貪無恥,不顧危亡,如盜跖橫行天下,強暴侵凌,不顧父母兄弟,取死東陵,此小人得之輕命也。
噫!人之性均受之天,本無間於君子小人,由其盜機之動,善與不善,以致君子小人相去若是之遠,可不擇焉。
〈黃帝陰符經心法卷中終〉
《黃帝陰符經心法卷上》收錄於《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餘三字號》蜀潼川六虛散人胥元一註
《黃帝陰符經心法卷上》收錄於《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餘三字號》
蜀潼川六虛散人胥元一註
〈發明天理章〉
【經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欲造陰符之道,便向觀字上下工夫,更莫別生解會,猛著精釆,默默自觀,忽然觀見,吾之自觀者,即使前聖後聖,鉗口結舌,無言可道陰符之學畢矣。其或未然,請向下文究取。
何以故?觀、視也,察也。天者、自然也。道、理也。執、持也。行、踐履也。謂學道者,觀視天道自然之理,以參吾自然之性,得之者持之於日用常行,踐履純熟,須臾無離,陰符之旨至矣、盡矣,無復加矣。此一經之總標,其如天道之理,備載下文。
【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天之道,一氣而已,其變則為五行。不曰五行而曰五賊者,以之形容天道,視之不見,聽之不聞,運行於兩儀之間,推移寒暑,遷變古今,造化品物,趨新失故,疇覺之哉。故曰:天有五賊,見則明也,昌則盛也。
謂觀天道於一氣,有五行之變;推吾道於一性,有五常之用。所謂五常之用者,亦無形無聲,非陰非陽,能仁能義,善圓善方,出入無時,莫知其鄉明之者,其五常之德光輝日盛也。故曰:見之者昌。
【五賊在心,施行于天。】
五賊者,天之道也。在心者,謂天道在人心也。天道在心,即心是道耳,至哉言乎。
五賊在心,蓋聖人恐後世之學觀天有五賊,必求之於天之天,而莫知求於心之天。言至如此,其著力為人發明天性之意可謂切矣。
人能畢力於五賊在心,直下承當,如曾子聞吾道一以貫之,而曰:唯一唯之外,更無他疑。領解孔子之意,豈不快哉?
如或未然,恰須於五賊在心,專精研味,至有所得,始知日用云。為皆吾心天發見,別無他雜,不亦施行于天乎?
內觀經曰:聖人教人修道即修心也,教人修心即修道也,只多箇修字。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
聖人之言,如此之易簡,如此之真截,如此之明白,學者何疑焉?
【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通玄經曰:四方上下之謂宇,往古來今之謂宙。萬化乃萬物變化也。手身指自己也。
人能於五賊在心,信得及明得徹,雖四方上下之廣闊,往古來今之迢遠,萬物變化之無窮,一一皆從自己心地流出,更不由他也。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此之謂也。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
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故曰:天性人也。性離乎靜,動而曰心。心者一身之君,萬化之機要也。故曰:人心、機也。
大通經曰:靜謂之性,心在其中矣;動謂之心,性在其中矣。性之一字,學者莫只作紙上語會,須是反己而參,使真有得處,始不負此生之學。若然者,反本還元,超凡入聖,豈虛言哉?否則機械智巧日載于心,與物相刃相靡,滑夫天性,流為世俗之妄,政使日用不知,懸若天地,誰之過歟?
〈黃帝陰符經心法卷上終〉
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
【煩請代發公告】歡迎各界報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辦、台灣民間宗教學術中心及內經學社承辦的【第二屆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討會】,報名限250人額滿即止,2013/3/16(六)輔大濟時樓九樓國際會議
【煩請代發公告】歡迎各界報名2013/3/16(六)第二屆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討會
輔大濟時樓九樓國際會議廳,報名限250人額滿即止
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討會輔大濟時樓九樓國際會議廳 |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辦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討會第一屆實景照片2 |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辦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討會第一屆實景照片3 |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辦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討會第一屆實景照片4 |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辦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討會第一屆實景照片5 |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辦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討會第一屆實景照片6 |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辦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討會第一屆實景照片7 |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辦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討會第一屆實景照片8 |
2013年2月2日 星期六
《陰符經三皇玉訣卷下》收錄於《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餘二字號》軒轅黃帝製
《陰符經三皇玉訣卷下》收錄於《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餘二字號》
軒轅黃帝製
〈陰符經三皇玉訣卷下〉
黃帝曰: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何也?
天真皇人曰:絕名棄利,元氣自守;絕巧棄智,盜賊無有。絕於聲色,更用元氣,抱一守中,勝貴人十倍。太上用大道,至於天下為聖。師藏火於中源,久而不動,動而自然合於大道焉。用智巧,故離其慾,而勝師十倍。故曰: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也。
黃帝曰:三返晝夜,用師萬倍。何也?
廣成子曰:三返者,三元也。天元真氣居首,靈源真氣居中,本源真氣居下。是以精氣者,師也。心者,君也。形者,鑪也。用精日夜,遇三元,上下無窮,而用之兼倍;精神元氣不散,形體不衰,而通於晝夜。晝則日用而明陽,得夜氣內,動陰氣於外。陽氣者,精神之本也;陰氣者,敗我之形也。若能精神遇三元之祖氣,上下混而為一,如師使之萬神,俱其一化,其神晝夜不停,陰魄俱消,三陽獨居於內,久而神自朝元,故不死也。故曰:三返晝夜、用師萬倍也。
黃帝曰:心生於物,而死於物。何也?
天真皇人曰:用心者,意動也。意動則神移,神移則氣散,氣散則命亡,故死也。心正者,是神定也。制者則心正一氣之源,內動之機,萬化皆通;心亂則萬神皆廢,故去情意則萬神不失於物也。故曰:心生於物,而死於物也。
黃帝曰:機在目。何也?
廣成子曰:道之遠者在八化之外,近在眉睫之間;大則包含天地,細則貫串眉毛。神機內動,目睫飛鉛,故神機在目,為其間有神室。內動之機,在目而明也。非常景通道見,陰邪自滅,真境返正,見陽神於天道。故曰:機在目也。
黃帝曰:天之無恩,而大恩生。何也?
天真皇人曰:以天道而化下方,萬物自然生,乃大恩生也。不可以色慾縱其心,而使其意亂財邪恩生,故有死也。安其心以保其神,自然流通,豈不知烏不染而自黑,鶴不浴而自白,蛛不教而成網,燕不招而自來?如此,自然恩生。故曰:天之無恩,而大恩生也。
黃帝曰:迅雷烈風,莫不蠢然。何也?
廣成子曰:迅速如雷霆,陰陽正氣也。人能食風氣,用陰陽之氣,上下精氣,蠢然而已。行道運動,陰陽神氣內交,真精上移而入於腦中,復降迅速如風雷,三元布滿而百骸火飛,鍊陰而返純陽,是以聖人速了道也,內修真體自妙,如瑞草受陰陽冲和之氣,故不死,莫不蠢然也。
黃帝曰:至樂性餘,至靜則廉。何也?
天真皇人曰:至樂於神者,陰陽之本也。至者,定也,定於心意,陰陽自合。至靜則廉也。目不觀於色而神不移其氣內保自然,至樂於天真也。去其慾,靜其心,定其意,守其神,抱一至靜而入新換舊,乃達於道。聖人致性命合於天道,志剛則廉也。故曰:至樂性餘,至靜則廉也。
黃帝曰:天之至私,用之至公。何也?
廣成子曰:天乃清陽之氣,至私者,暗發也,則生於萬物,人在其中,復正神也。若能收藏元氣,補養天真,更能善用其功而成道也,謂之至公。精氣固身,知者依時運用,上入泥丸,下入海源,會於中宮,以接元氣,度元關,朝金闕,三田相灌,百節俱通,周身火發,久而鍊之,得成仙矣。故曰:天之至私,用之至公也。
黃帝曰:禽者制在氣。何也?
天真皇人曰:禽者,烏也。烏者,心氣也。故飛騰而有時。氣者,虛無之發,人能致其氣,久鍊為仙也。禽者,南方火也,人能致其道,使真氣久而如禽飛在太空,人能擒收在中元,鍊成正陽,乃得為飛仙矣。故曰:禽者制在氣也。
黃帝曰:生者,死之根;死者,之根。何也?
廣成子曰:生巧者,死於命。人能定心除六慾七情者,神定道生也。若心生慾、情性巧者,神散命亡,死之根本也。心死永得復生,乃生死之根也。
黃帝曰:恩生於害,害生於恩。何也?
天真皇人曰:聖人恩生於道,凡人恩生於情,亡其身,害其命也。損有其餘而補不足,有餘者,心有情慾,補不足也,精神散也。縱心起慾色,是恩中生害而亡其神也。若能澄心不倦,其神自明,是害中生恩。苦志修心而不亂,則害忘也,保其神也。故乃成道和快於心,滅於歡樂而保精神,忘情無慾,至此為聖人也。故曰:恩生於害,害生於恩也。
黃帝曰: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何也?
廣成子曰:凡人知有天地文理,言聖人外像不知我自有天地陰陽,我藏也。陰陽者,鬼神不測之法也,天地通大小幽冥之理,愚人所作,不知我與天地陰陽時物皆同。天地之理,聖人之機也。至道之,萬物之本,陰陽之宗,故變化無窮,乃至於道至精,我之有也;道之自然,萬物有物,我為哲也。陰陽之非勝,奈我同而勝也。勝者,我之神也。神者,至道之源也。故我靈而陰陽同聖。天地也,二氣結而萬物皆同,神氣超時,聖於大道也。吾曉大道包含天地,明哲盡矣。旨真之理,我自然聖化三清也。
黃帝稽首再拜,謝聖君指教愚昧,臣方曉大道。聖君遂駕雲鶴升空而去,黃帝回輦而還都矣。
【陰符經三皇玉訣卷下】
《陰符經三皇玉訣卷中》收錄於《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餘二字號》軒轅黃帝製
《陰符經三皇玉訣卷中》收錄於《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餘二字號》
軒轅黃帝製
〈陰符經三皇玉訣卷中〉
黃帝曰: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天真皇人曰:天生者,人歸元道,正發復升,生也。內合天作,至道生真;遁隱在世,其人能測;聖機內明,外通天地,故知者不死也。天殺者,為人不信天道,任意損失精神氣,故害物不過天數而死,殺也。故曰: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黃帝曰:天生天殺,如何用也?
廣成子曰;為人修道,不知天時,歸根復始,錯認根源,故死也。若人知天時真氣,歸根復命,要知造化者,乃有虛無真源,陰陽合一,為五行正氣也。乾坤相勝,要知進退,乃無生死。夫人道為本,若不知生殺者,是謂補不足而損有餘,道之理也。故曰:天生天殺也。
黃帝曰: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何也?
天真皇人曰:天以一氣而長養萬物。天地氣散,萬物盜之;萬物氣散,人以盜之。人知盜萬物之真氣養形,更知升降順天時,接天氣,奪之造化,長生不死,乃人盜萬物之天氣,故成道也。人不曉造化者,為萬物復盜人之氣,即因五穀而生,即因五穀而死,乃人被萬物復盜之而死也。
黃帝曰:人盜萬物,如何不死?
廣成子曰:人受冲和之氣而生,故不死也。既稟受,有情慾而死也。若能存一氣,故保神。天以一氣而生萬物,更與陰陽相和、五穀共備,人乃實腹強骨,不失精氣神,故不死也。三盜既宜者,人能盜天地萬物之氣以通神明,與天地相宜,三才以安。人之精神與天地同而好清靜,是以聖人恬淡虛無,真氣存元,精神內守,豈得死也?故食飽者,而傷於精血,太勞者而散於神氣,心起情慾者,萬物豈得不盜之也?故止飲食而身自輕,止思慮而神自靈,止嗜慾而神自清,故乃得道也,何勞外求?故曰:三盜既宜,三才即安也。
黃帝曰:故曰:食其時,百骸理。何也?
天真皇人曰:上古聖人,食天氣而有時,自然百骸調暢。引太和真氣註於身田,即五臟清凉,六腑調泰,關節自通,精神以安也。食時奪其造化,乃成大道也。故曰:食其時,百骸理也。
黃帝曰:元氣通百關,如何用也?
廣成子曰:天氣柔弱,穿筋透骨,養神安精,皆使關節通流,豈不知理氣者人之本始也,本始者天氣也?故百姓日用而不知。氣之升降,陰陽往還有時,受之一氣,長養萬物,若靈芝逢冬不死。如人得道不死,乃元氣通,百脉關也。
黃帝曰:動其機,萬化安。何也?
天真皇人曰:神機內用,千變萬化,自然成道。故機者,開其天關,玉戶自閉。而火發天關,鍊髓純陽,乃火相從,久鍊而成丹,故曰機也。萬化者,氣結成神,朝歸於金關,自然安神,安身久而不死也。機者,密也。人運機而化身無窮,內外通,神道合。故曰:動其機,萬化安也。
黃帝曰: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何也?
廣成子曰:人知外象有吉凶之兆,即禱而信求其應,不知自己身中有神,外可通天地,內可修鍊成道,顯自己陽神通聖,何勞外求?因精生氣,精者氣之母,神者氣之子,此為三寶,鍊成真人,乃謂神仙。故曰所以神也。
黃帝曰: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其道機何也?
天真皇人曰:日月者,陰陽至精也。故運而致數,周遊天下,寒暑相兼。六十日一周,四周為一備,剋天地之意也,定於日月,周遊於道,故曰出入日月,在於數中。數者一也,一者氣也,氣結而成神,神明自出。神明者,陽精也,無不鑒而無不照也。是以聖人窮日月之交合,神明出焉,知天地之造化,奪陰陽之機權,故生神也。而出幽入冥,故數在一而成人也。而道者,無為也。機者,心機也。善能發陰陽之造化,入於無窮之數,此道無為之正也。機者,發也。聖人得之機權,九陽六陰,合其一者,日月有數,大小有定也。
黃帝曰:天下莫能知,莫能見。何也?
廣成子曰:為世人貪慕嗜慾而好慾縱婬亂者,為不知天道而亡其機昧其精而奔其神也。莫能知者,天道機密,陰陽不知也。不識造化,所為不知者,亡精神,散血氣,焉得知也?欲要知者,靜心養性,固氣保神,靈而自知,道也,見其神也。故曰:天下莫能知莫能見也。
黃帝曰:君子得之固窮,小人得知輕命。何也?
天真皇人曰:是以聖人窮於大道,可通天地陰陽之理者,固其命也。聖人得知,固其氣,不失其精也。精氣相合而生成大藥,皆因知造化,鍊神不散,固氣通神也。凡小人不知性命之本而不得保精神,乃亡其身命。故不守其神而婬於世,乃失其精神,輕其命而不自保,故死也。君子久而行之,可以固窮;小人輕其命也,常以輕神失命亡其身。故曰:君子得之固窮,而小人輕命也。
黃帝曰:瞽者善聽,聾者善視。何也?
廣成子曰:視秋毫者,不見泰山,聽噍嘹者,不聞雷霆。善聽者,非耳聰也,察音聲者而自殺之;善視者,非目明也,察色者而自殺之。瞽者不見日月之光,察聽陰陽交合,久而行道,得長生也;聾者不聞雷霆,察通日月往還,久而行道,得久視也。夫視者內見其機,聽者內聞其聲。此兩者,合道也。故曰:瞽者善聽,聾者善視也。
【陰符經三皇玉訣卷中終】
《陰符經三皇玉訣卷上》收錄於《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餘一字號》軒轅黃帝製
《陰符經三皇玉訣卷上》收錄於《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餘一字號》
軒轅黃帝製
〈陰符經三皇玉訣卷上〉
黃帝問曰:陰符者,何也?
廣成子曰:此陰符二字,上可通天,下可察地,中可化生萬物,為人最尊。陰者,暗也;符者,合也。古之聖人,內動之機,可以明天地造化之根,至道推移之源、性命之本。生死之機,知者可究合天地之機,操運長生之體。故曰陰符也。
黃帝曰:上有神仙抱一之道者,何也?
天真皇人曰:夫神仙抱一之道者,上天所祕,世人不可得之。神仙抱一者,乃是太一含真之氣。太一者,乃是北極太淵之源,乃虛無煉神之道,上天所祕,世人不可得知。子在人間,安曉此語?一者,天氣也。人將太一真氣與我真氣相濟,更要知天時受,天氣接人氣,人氣接天氣,與天氣相接而不死也。人若包含太和真氣,久而煉之,乃為大丹純陽也。陽者天道,故神氣合道,乃為神仙抱一之道也。
黃帝曰:中有富國安民者,何也?
廣成子曰:富國安民者,乃煉氣之道也。凡人將真精煉成神胎,名曰胎仙。故聚而成形,散而成氣,故與道相通。道者養氣,養氣者,保神合於大道。故曰真氣相濟,久而用火緞煉成丹。若能全精氣,煉作純陽,故乃成丹換形,萬神皆安,國中有寶,故曰富國安民也。
黃帝曰:下有強兵戰勝者,何也?
天真皇人曰:強兵戰勝者,乃真氣戰退陰氣也。煉體純陽,金筋玉骨,鶴體松形,謂之純陽,故得不死,以身為國,以心為君,以精為民,以形為爐。首者,鼎也。精滿於腦,故用火煆煉成丹。因精體見火。火者,陽氣;息者,風也。以風吹火,久煉形神俱妙。故曰:煉神之道,存心於內,真氣自然冲和不死。故曰:煉百關精髓,純陽也。九竅氣定下關,精氣不泄者勝也。
黃帝曰:天皇者,何也?
廣成子曰:天皇者,先天之前,五劫開化,混沌之始也。天皇一氣,聖化萬象,主天聖玉虛聖境,明皇之祖氣也。
黃帝曰:地皇者,何也?
天真皇人曰:地皇者,天皇一氣下降於地,地氣受之,二氣相合,主生化金光之氣,乃是洞神真境,真皇之祖氣也。
黃帝曰:人皇者,何也?
廣成子曰:人皇者,在天地之間,虛無至理,為天皇一氣,地皇一氣,太空虛中相合化,金木五星為中宮,合乾坤八卦保護化神,乃仙境主中元,人皇之祖氣也。
黃帝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何也?
天真皇人曰:觀天者,乃丹陽之氣,純陽之物,精氣運而不絕,昇沉往還,周時復始,包含萬象,乃青陽之氣。天地者,陰陽之精,天氣下降,地氣復昇,昇而復降,人在其中而不知其理。天之陽精為日,地之陰精為月。日月運而不休,寒暑煎而無息。凡人不知身內亦有天地之氣,天氣升降有時。人知者,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黃帝曰:何謂不知?
廣成子曰:頭以象天,清陽之本,足以象地,濁陰之源。人能內含天地之道,與天地齊年。人身中有真陽之氣,藏於陰精之內。精氣者,真氣之母;真氣者,精氣之子。常將子母相守,故不死。復歸其源為人,不知時日。天樞之上,天元一氣主之;天樞之下,地元一氣主之;天樞之中,陰陽真源主之。人用天時,混元正一之氣上下無窮,與天地齊年。乃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黃帝曰:人用者,何也?
天真皇人曰:聖人存精養氣以保形神,人不知者,貪慾亡精,用心失神,勞形散氣,更不能使其神氣合道,不知天地之升沉,日月之運轉,故死也。以其分受日月之氣,若能觀此天地,與我同耳。為人不知天地之理、陰陽之旨,若合地天之體則至矣。此乃人之用也。
黃帝曰: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何也?
廣成子曰:天受一氣,內含五星之正氣,而稟清濁之源;地受一氣,故生二儀,復升於天,造化以成三元。布列四時,中有五氣推運,共成五行。五賊者,則五行之正氣也。人能賊天地之氣,奪陰陽之造化,混三元之返覆,復四門之往來,一氣皆同,故成道也,乃五賊也。
黃帝曰:天有五賊,如何用也?
天真皇人曰:五賊者,是五氣也。長養萬物生殺之機權造化之本,始天以五氣聚而成形,散而為風,子能知道之源者藏於身中分而滿於體內,精氣與天氣相濟,久而煉成丹,是五行之正氣也。天氣下降,地氣受之而不相離,人在其中,五氣之內,若能賊之,故不死也。吾今二十萬二千歲矣,皆因知五賊造化返復之理也。吾今傳受五賊之理,子與吾皆同,子若不知五賊之理,故有死矣。若能從吾之言,賊天地五星之氣,則不死也。乃五賊之理也。
黃帝曰:五賊在心,施行於天,何也?
廣成子曰:人身中亦有五行之正氣,五行正氣者,五臟之氣也;五臟之氣者,五賊也。水得其一者,人腎屬於水。未生之前,道為之本,先生左腎,象北方大淵之源,造化之本,為青陽之氣,號曰青龍,屬木。次生右腎,屬金,內有真精,主五行之正氣,號曰白虎,乃是白元君一氣。二腎內生白脉二條,上湧朝元,通靈陽之宮,復降下通於巽。坤中有五氣聚四時合於乾,艮出天甲入戊己之內,乃道生神之始。人按天時相接天地之氣,頭圓象天,足方象地,中理五氣,聚而入於絳宮,達於筋骨,升而朝於鼎內,復降湧泉,入於中黃之宮,混合萬神,故青陽至首群陰皆散,更用五行正氣,內濟共一鼎煉成丹,故不死矣,乃施行於天也。
黃帝曰:宇宙在乎手,何也?
天真皇人曰:宇宙者,天地,陰陽萬物之本,受陰陽而成形。陰者地氣,陽者天氣。天氣下降,地氣受之,地氣上騰,天氣接之。天氣地氣相交,陰陽感契,萬神生化成象。上古聖人把握天地陰陽造化之元機,機者在於用,知者得而守也。守者,道也,而不死也。故曰宇宙在乎手也。
黃帝曰:宇宙在乎手者,如何用也?
廣成子曰:天地交合,宇宙不散內,造化生神,立陰陽神機,則成大道。大道者,無為也。無為則命不亂,命不亂則神不移,神不移則精不散,精不散則氣不絕,更以道氣通行而固身,若運於精火相隨,緞煉成金丹者,乃自然也。吾知宇宙之機運,而連連行之,合於天地之作,勿令放也,久而神自朝元,故不死矣。乃宇宙在乎手者也。
黃帝曰:萬化生乎身者,何謂也?
天真皇人曰:萬化者,神也,精不散而神不離。神室者,萬神聚會之鄉,在崑崙之中。五氣聚於內,人能將真精氣結成神胎,朝於鼎上,故曰至聖。萬神皆聚而為一,凡人移精失氣而不能保神,是不知生身之法。生身之法,陰陽之道,故曰:萬化生乎身也。
黃帝曰:何者生身之法也?
廣成子曰:從一氣所生,而不知一氣之造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受一氣,化成三氣,神氣精此,乃生身之法也。
黃帝曰:一者,何也?
天真皇人曰:一者,天地之根,陰陽之祖,萬物之首,乃生神也。子能知真一之氣,而萬物自生則不死,故曰一也。
黃帝曰:天性,人也;人心,機也。何也?
廣成子曰:天以斗運為機,人以心為機。心者,神也。神機合道,乃鬼神不測。人未生之時,先受一氣為命,然後父母二氣相合,故乃成形。胎元生神,故為性之源。人能澄心,如天地動機,故同天地。乃因性靜,心機合道。故曰:天性,人也。人心,機也。
黃帝曰:人心,機者,如何用也?
天真皇人曰:人心者,機本也。人能存心守神而不忘機用。心者百神之元也,安心者養性也,是以聖人安其心而抱元含真。含真者,安性也。以心為性,以氣為命,氣絕則命亡,皆亂於性也,失其氣故死矣。若人如天氣澄清,故不失於性也。性不失則氣不散,氣不散則命不亡,命不亡則形不滅也。天地者,性命之本也。故曰:天性,人也;人心,機也。
黃帝曰: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何也?
廣成子曰:天道者,清陽之氣也,故以純陽為本。人能含造化純陽之體,如天地之陽而不棄也。人受一正之氣,體養萬神純陽之理,故曰: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黃帝曰:立天之道,如何用也?
天真皇人曰:天道者,人之本也。父母者,人之始也。人能留形於本而不失於始,調神合道,故曰:立天之道也。
黃帝曰:如何留形不失於始也?
廣成子曰:人不憂愁思慮而不失其本,去疾病勞苦而不失於始也。失其本者,自亡其命;失其始者、形還下土。若人能心靜無慾而存神,氣不失其始者,知理也。
黃帝曰:天發殺機,移星易宿,何也?
廣成子曰:天之母者太易,內藏陰陽二氣,日月也。日月未分,聖化生神,神名太一之首。日月又分為陰陽,陰陽分其五太。五太者,五帝。五帝又分八卦,八卦朝於中,聖化為九宮,乃是太一之神宮。立其五斗,內有中斗,日月星奇,北斗受機,斡運陰陽。陰為機者死,陽為機者生,陰陽合機為之道。,太一將生殺之機,周游八卦,移星易宿。返陰為陽,乃長生;返陽為陰,殺者死也。天之四時造化,八卦循環,人身中亦有,為人不知。為陰而殺乃死,展轉輪迴,失其人身。人能致修者,道也。故曰:天發殺機,移星易宿也。
黃帝曰:何謂不失人身,殺機不死者,何也?
天真皇人曰:太一鎮在九宮,出入有時。召太陽君回入陽殿,四時移換,八卦朝元,萬神都聚,殺陰返陽,排列星辰,歸其金闕之內,聖境太清,正陽白元君也。若人知此天發殺機,能將太一真氣,隨機應化,返八卦純陽,復歸乾坤之祖氣,使合混沌九天生神之章,乃為天道,永得長生,依此造化為真人也。故曰:天發殺機,移星易宿也。
黃帝曰: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何也?
廣成子曰:沖和一氣,發者動也,故天運不絕。殺機者,變化也。龍者,天氣也,風也。蛇者,地氣也,火也。人能運精氣,上下往來,奪之造化,故玄機若去。六慾動於機權,如天地之體,人在其中。有真陽之精氣,名曰蛇,上通天元之氣,呼吸而上下,相應地動之機,起而離陸。故曰;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也。
黃帝曰:人身中知何用?
天真皇人曰:臍下一寸三分者,氣海也。中有真精一合,按於地土中,有二經通於腦。腦中有府,名靈陽之府,有二穴,左曰太極之穴,右曰沖靈之穴,上通天氣,下至海源,故曰呼吸。天氣下降,地氣上騰,二氣相接,則養真精,名曰龍。青陽之本,下者為蛇,則元氣也。二氣相交成藥,久煉成丹,故不死也。乃陽神超於身外,乃人身中,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也。
黃帝曰:人發殺機,天地返覆,何也?
廣成子曰:人發殺機者,去六慾七情,靜則靜於情意,動則動於神機,內用神氣,上下相合。守於神者,陽氣也。頭圓象天,足方象地。天地返覆,乃陰陽升降;人之返覆,呼吸徹於蒂耳。一吸天氣下降,一呼地氣上升,吸者天氣,呼者地氣。我之真氣相接也,人能下運地氣至天上。故曰:人發殺機,天地返覆也。
黃帝曰:天人合發,萬變定基,何也?
天真皇人曰:天生萬物,人為萬生一物之首也。故天地相合而長養萬物,人能用精氣相合而萬神皆喜,天地故不棄而相逐,神在其中。神者,乃天道也,而好清,若濁而神散,不合天道。上古聖人,固精養神,存氣養精,合於天道,乃為真人。天有一氣,地有二儀,中有三光,四時共備,五行相列,六合相生,七政為機,八卦乃同,九宮布滿天地。五斗璇璣,人亦有之。人能受天地一氣,相和諸神,配合兩儀,大丹乃成。一氣上下,無窮四時;中有一氣,播於中土;五行顛倒內,六陽上朝金闕,七真常居體內,八卦共起元宮;三光混混,白雪飄飄;七政功成,黃芽內長,九宮貫串萬象,乃合天道。故曰:天人合發,萬變定基也。
黃帝曰: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何也?
廣成子曰:天性不可亂,神氣若亂,故不知所以神。伏藏者,性如朗月,自然通道。巧者內使天機,外事不可入,故伏智藏神也,乃同天道。拙者為人不知自有神氣合道,縱心信意生情,一任散失神氣,不明天地造化,亂認陰陽,故有死也。乃性有巧拙也。
黃帝曰:性有巧拙,如何伏藏用也?
天真皇人曰:性者,神也,不可動也。故神定氣和,元氣降。伏者不貪嗜慕慾,藏者藏於神光,氣入絳宮,萬神聚會之鄉,伏藏而不動,萬神不散。故曰:伏藏神定造化,久煉成道,乃性巧不拙也。
黃帝曰: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何也?
廣成子曰:九竅者,心有九竅,內藏九氣:上者三清之氣,中者三皇之氣,下者本元之氣,乃精氣神也。出入有時,混而為一,外通耳、目、口、鼻,陰中也;三要者,神氣與精相合,玄牝玉戶,上通於天,下通於地,中通三皇之祖氣,乃三要之道也。動靜耳、目、口、鼻也,目觀則心動,耳聽則神移,口談則氣散,鼻馥則精髓化為陰濁之水。若故令靜而不動,則心中二竅左曰玄,右曰牝,下入氣海,上通泥丸,此真氣相通,故使神氣動機,玉戶自閉。穿脊勝,過三關,而朝北極,陽宮動而保養真神。上古聖人云:動則動於神機,靜則靜於心意。精氣神,是三要也。故曰:九竅之邪,在乎三要也。
黃帝曰:火生於木,禍發必剋,何也?
天真皇人曰:木去其火則不灰,人去其惡性則不死。木中有火,火發必焚,其真氣乃成,煙燄即上升而歸天,火緞木為灰爐而歸土。凡人性惡為火,火出則神散,神散則氣離,氣離財身死,真陽之氣歸於天,濁陰之質歸於土。謂火從木生,即以水救之即不灰;人起火性,以柔而救之即身不壞。人之火發,而萬神皆散,故死也。人能制火,禍不能剋,乃成大道。故曰:火生於木,禍發必剋也。
黃帝曰:姦生於國,時動必潰,何也?
廣成子曰:國中有姦,久而破國,身中有邪,久而亡身。國去其姦則邦寧,人去其情即身安。去姦者,六慾七情,三尸也,人能制姦邪者,成其大道也。故曰:姦生於國,時動必潰也。
黃帝曰:如何得安身也?
天真皇人曰:萬物盜太虛真氣,人腹中有蠱,盜萬物之氣,而名虰蠱。虰蠱者,化為佞聶。佞蟲者,賊我之魂魄,亡我之神氣,散我之精血,死我之形也。人能知陰陽造化,起真火煉陰邪之姦,故殺虰蟲,不令為害,故得身安,返成大道也。
黃帝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何也?
廣成子曰:上古聖人用神機測天地陰陽,升降有時,要知火候之數,下火依時,戊己宮內,本始生神之母也。知者復歸其母,勿令放失,更受天氣為青陽之首,合地氣真陰之母。我之神氣,精在其中;五氣皆全,心靜無慾;用火緞煉,煉成純陽;造化成道,魄返陽魂;情陰盡滅,松形玉骨;百關無漏,上達於天界,乃為真人也。故曰:知之脩煉,謂之聖人也。
【陰符經三皇玉訣卷上終】
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
《陰符經三皇玉訣序》收錄於《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餘一字號》軒轅黃帝製
《陰符經三皇玉訣序》收錄於《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餘一字號》
軒轅黃帝製
〈陰符經三皇玉訣序〉軒轅黃帝製
朕詔文武百官同理國事,有護國岐師出班奏,表有奇怪鳥獸,銅頭鐵額,坐高三丈,兩翅如刀,飛騰遮蔽日月皆昏,在地吞石颺沙,江河枯乾,又傷害人民性命甚多,天下無治。遂詔文武百官車駕親出,觀天下人民痛傷,視見蚩尤果有怪鳥難治。
朕前去至一大山,夜見紅光紫霧,白氣青霞圍繞不散。再詔文武盡視皆見。
岐師奏言:此山有名虛天壇第一洞天,上臨玉清元始之宮。
朕親駕到山,有一石洞,不知深淺,差勇猛壯士名重山,身長三丈五尺,使入洞內,用燭火前去,經三日三夜方出。
重山奏言:中有大石匣,金甲神人八員守定,各執斧銊,仗劍喝云:不得到此。
重山奏畢,朕發心燒香,上奏三清,願臣有分開取石匣,不避凶吉,要知天地祕密天機之事。焚香告禮三清,朕遂同入洞。亦有紅光遶定,不見金甲神人,朕於石匣見一卷經,號曰:元始天尊混元三皇玉訣陰符經,即將經出洞,焚香拜禮,上謝三清。開看見字不常,盡是天文篆書,三百餘字分,為三卷,上卷天皇,中卷地皇,下卷人皇。上卷按神仙抱一之道,中卷按富國安民之法,下卷按強兵戰勝之術。與天地陰陽萬物為祖宗,治國齊家持身不死之道皆從。此經乃青陽秀氣自然結成文,每字方圓一丈。
朕復回皇都,再集文武百官,議此經事之理。盡言不知此義理,不曾聞此經出處。朕遂行宣文天下,名山洞府恐有玄妙高士並世賢人,深曉經義之事,曾收此經者,便許奏呈解義,如通此陰符經義者,朕賞金賜命。天下盡無此經,豈通道理?朕遍訪名山洞府修道之士,盡拜為師,求長生之路,要解此經之義,絕無人知義理,盡是旁門小法。自此四十餘年,入道身衰,皓髮如銀,道也難成。
朕聞崆峒山有一高聖先生廣成子,妙道深玄,朕車駕親詣,自心屈弱,膝行肘步,禮拜侍立,告求廣成子先生指教:臣自石室中得陰符經一卷,不曉義理,在世盡不通曉此經。今遇先生,感天不忘,要通此經之妙道。
廣成子先生言:此經者,是上天所祕,在世洞天隱此經一卷,鎮天下妖魔龍神精怪,當與世上有德行之人。遇此經者,修長生之路,復升天道,永世流傳天下信道有緣之人。此經要知義理,天下莫能知。見今峨媚山有一高聖天真皇人,深曉經義理。
廣成子同去侍見天真皇人,朕問此陰符經天皇、地皇、人皇、陰陽造化,治國、治家、治身、長生不死,復升於天界,如何修道?朕聞高聖廣成子先生說,高聖天真皇人答。
朕當時深曉陰陽造化成道之理心朕道成升天之日,恐後人信道修真者,憑何經文,朕乃留此經徧行於世,復隱此經一卷於崆峒山,又留九宮入卦,分陰陽五行,奪造化,動天機,入室登壇,九宮局式,璇璣立斗,時分候節氣,金木生殺,擇真至寶,取時造化,內煉輕清化神純陽之體,返金靈之虎變,赫火龍虛,騰炎天之上,入聖朝元之道,集成文序。
又分造化陰陽,日月為象,天地為父母,八卦為子孫,太一行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天發殺機,移星易宿,九宮之圖。如後人獲遇此經者不得輕泄不信之人,若傳下愚之人者,墮九玄七祖入輸迴,永不得出期,後殃及子孫也。
《黃帝陰符經解義》收錄於《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閏十字號》開州助教蕭真宰解義
《黃帝陰符經解義》收錄於《道藏‧洞真部‧玉訣類‧閏十字號》
開州助教蕭真宰解義
〈神仙抱一演道章〉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變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於木,禍發必剋。姦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鍊,謂之聖人。天生天殺,道之理也。【註闕】
〈富國安民演法章〉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解曰:可以無而取之者傷廉,非其有而取之者為盜。志動而次,見美而慕分,無欠餘不足者羨,智不足則欺,財不足則盜,盜竊之行,誰責而可非,胠篋、探囊、發匱之盜也。
列子曰:有公私者亦盜也,亡公私者亦盜也,天地萬物不相離也,仞而有之者皆惑也。
蓋莫不有生,生生者未嘗終;莫不有形,形形者未嘗有聲。聲者未嘗發色,色者未嘗顯味,味者未嘗呈,皆無為之職也。陰陽相照、相蓋、相治,四時相代,相生、相殺,五行更王、更廢、更相,至於能宮能商、能出能沒、能玄能黃、能甘能苦、能羶能香,孰使之也?則天地為萬物之盜,人未麗乎物,而天地公盜之。物之數不止於萬,以數之多者號而讀之也。
人之所以為貴者,以其為物之靈也。與時轉徙,物無不備於我,我無不役於物,資之以生而有所養,徇之以死而有所歸,則萬物人之盜,人雖異乎物而萬物公盜之。
東郭曰:若一身庸非盜乎?盜陰陽之和以成若生,載若形,況外物而非盜哉?
迨夫盜雲雨之滂潤、山澤之產育,順其發陳,因其暮秀,任其容平,乘其閉藏,自六化以推勝復淫沉虛實之因,自六變以知甘苦辛鹹酸淡之味。損盛益衰,捨逆取順,因物以有生,役物以有養,則人乃萬物之盜。物固不靈,而人常公盜之,則盜之有道,何時已也?惟三盜既宜,則物各當其分,事各當其叙。隨時之用,各合於義,或養形以全生,或受中以立命。覺此而冥焉者,分陰陽於一德;知此而辨焉者,分陰陽於兩儀。故能兼三才之道,貫三極之妙,而天地人各得其道,而安其所安,豈非真盜歟?
老君論資財有餘者是謂盜,誇非道也哉?
蓋偷頃刻之榮,矜身外之飾,豈知為道者深根固本,用之不窮?夫天地之間,寇莫大乎陰陽。陰符之書,初以賊為說者,蓋養性全真之道,在於無失其則而已。次以盜為說者,蓋養生應變之理,在於各安其分而已。故孰為寇也?孰不為寇也?而皆不麗於天機之幾焉,夫知幾其神矣乎?學者於此,尤在慎思之。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
解曰:古之至人,相與交食乎地而交樂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攖,不相與為怪、為謀、為事,翛然而往,侗然而來,是謂衛生之經。若有不即是者,天鈞役之不足以滑成也。
況乃天地散精,動植均賦,氣味滋榮,無物不有。天食人以五氣,內藏心肺,故聲色彰明;地食人以五味,散養五宮,故氣味相成而神自生。食飲之常,然保生之至要,無非具陰陽之和也。脾胃待之而倉凜備,三焦待此而道路通,榮衛待此以清以濁,筋骨待此以柔以正,故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所謂因其時而調之也。故曰食其時。
方春木王以膏香助脾,夏火王以膏躁助肺,金用事膳膏腥以助肝,水用事勝膏羶以助心,所謂因其不勝以助之也。以子母有相生之道,亦氣同而相求;以夫婦有相養之道,亦相剋而相治。無過焉,無不及焉。凡百骸之有體而可窮者,無不適當於自然之理。惟其養陽以食,動靜以時,豐其源而嗇出,復其本以固存,吸新吐故以鍊藏,專意積精以適神,消息盈虛輔其自然,保其委和,合彼太和,無差謬於遠近,默運轉於環中,任靈機之自發,無有入於無間,化入於無所化,百姓皆註其耳目,聖人皆孩之,孰不安於性命之情?故曰:動其機,萬化安。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夫陰陽不測之謂神,而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也。神而化之,使民宜之,不狎其所居,不厭其所生,人知神而神矣。至於方而不割,光而不耀,為人己愈有,與人己愈多,使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是烏知不神而所以神也。
竊嘗考論語與孟子之終篇,皆稱堯、舜、禹、湯聖人之事業,蓋以謂舉是書而加之政,則其效可以為此也。黃帝聖神,為五帝之先,其臣莫能及。著書立言,獨明道德之意、理性之原,收斂事物之散,一歸於淳樸、太古之風。舉其書以加之政,可以酬酢,可以祐神,其民淳淳,而謂帝力何以加於我,豈非此書之效歟?謹讀御製聖濟,經卷之序,始於體真,終於審劑;章之序,始於陰陽適平,終於致用協宜。是皆窮神知化,而合於黃帝之書,與老氏所謂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争,其道一而已矣。則知所謂賊盜之機,皆其筌蹄也。善觀聖人之書者,得魚忘筌,得兔忘蹄。則迹出於履,履豈邊哉?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
解曰:莊子曰: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草木固有生矣,禽獸固有群矣,父子固有親矣,君臣固有義矣,夫婦固有別矣,長幼固有序矣。聖人之舉事也,莫不有時;其制物也,莫不有數。原天地之美,成萬物之理。辨上下於履,明庶政於貴,作樂崇德於豫,折獄致刑於豐,皆因其時數之宜也。蓋謂日昱乎晝,月昱乎夜,日者循星以進退,月者應日以死生。歲者,總日月時而無所事也。
洪範曰:王省惟歲,卿士惟月,師尹惟日。數者,一、二、三、四是也。以數作曆,以曆知辰,以辰知星,以星知日,以日知月,以月知歲,歲月日時無易,至於家用平康,是日月有數,大小有定矣。何則?有時既定,則天下之事莫敢廢;有數既定,則天下之分莫敢踰。蓋堯舜所以同律度量衡,協時月正日而天下治者,蓋取諸此。非大而化之之聖裁成天地,迭用陰陽,安能坐進此道?故易曰:神而明之,存乎人。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窮,小人得之輕命。】
解曰:通天下之志在窮理,同天下之德在盡性。窮理則休咎禍福昭然見於眇綿,使人皆避凶而向吉矣。盡性則彰善瘴惡曉然示以好惡,使人履仁而蹈義矣。若虞機張,發而必中。所謂真機者,吾不知誰之子。故曰:象帝之先,是天下莫能見,莫能知也。
若夫擁萌肇於未判,塞萬源於機上,舍生反真,觸類藏邪,人偽未交,冲融不喪矣。逮至五行殺害,四節交擲,金土相親,水火相射,洪電縱橫,雷震東西,天真見矣。化為陽九之灾,地否閡矣。乃為百六之會,吉凶互衝,眾示灾咎。履坦道者,幽人正吉;居肥遯者,無往不利。冒嶮墟也,行必輿;尸涉東北也,喪朋悔亡。奈何天下莫能見也,庸詎能高其目而見所不見哉?
人生如幻化,寄寓天地間,暫聚氣耳。若營神註真者,與天地共寓在大無中矣。若洞虛體元者,與大無共寄在寂寂中矣。奈何天下莫能知也,庸詎能辨於物而命於物哉?
桎梏於情累,甘心於虎口,猶執炬火以行逆風,愚而不釋,終必焚手。貪慾柴內,終必焚和。自非聖人,安能見所莫能見,知所莫能知?惟君子得之則固窮者,蓋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雖無所之而允以出,則何所不之哉?雖艮其身而止諸躬,則何所不申哉?
易曰:物不可以終窮,君子則能固之。自此而窮理,自此而窮神,則莫知其窮也。小人得之則輕命者,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殘生傷性,附贅垂疣,無所不至。夫天之命哲、命吉凶,尚矣。且重為輕根,不可忽也。夫咎莫大於欲,得禍莫大於不知足,聖人豈以身輕天下哉?洪範、九疇具載五福六極之道,以明休咎之證。重其任而罰不勝,遠其塗而誅不至,刑期無刑以協于中,會其有極以歸有極,皆所以重民命也。
老君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者,淡乎其無味而已。夫能去甚、去奢、去泰,則君子得之乃可以固窮也。若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不明乎理,逐物生情而有終身不返,安知所謂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也?夫臨畏塗而不知戒者,皆所謂輕命也。則君子小人辨矣。聖人知心術之為患也,故辨夢鹿之蔽,覺病忘之失,解迷罔之疾。誑晋國之城,微燕國之悲,所以啟蒙,惑於天下後世也。
〈強兵戰勝演術章〉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
解曰:昔魯侯聞亢倉子以耳視而目聽,遣厚禮致之,卑辭請問。對曰:傳之者妄。我能視聽不用耳目,安能易耳目之用?此曰:瞽者善聽,聾善視,是易所用矣。先王用人無棄才,司火以聾,司樂以瞽,是易所用也。聾,寵也。耳有所寵者聾矣。瞽,鼓也。目有所樂者瞽矣。故能專靜而不雜,致一而不二,乃能進乎其技。若市南之累丸,痀僂之承蜩,去堊於鼻端,遊刃於解牛,皆用志不分,然後能有所致。寓形於盜賊之間,困於偏傷之患者,志有所適,雖一該一曲,不無所容於世也。
若乃氣合於心,神合於氣,則不用於耳目,亦無困於患也。焦螟群飛而弗觸,晝拭目者望之弗見其形,蚊睫棲宿而弗覺;夜俛首者聽之弗聞其聲。唯黃帝徐以神視,塊然見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氣聽,砰然聞之,若雷霆之聲。此又見曉於冥冥,聞和於無聲,黜其聰明,亦無麗於形也。
夫耳目之原,本乎水火,天一而地二,水精而火神,神徹之則為聰明,物蔽之則為聾瞽。精絕於耳,神且會之,既竭目力焉;精合於神,視之不可勝用也。神絕於目,精且聚之,既竭耳力焉;神藏於精,聽之不可勝用也。害之所至,而利且隨之;惡之所至,而善且繼之。豈非善其所善歟?夫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此言善聽善視繼之,以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不可以形跡求也。
竊謂五賊三盜,皆出一源,猶河一而分九,道一而生萬,如水之善利萬物也,若乾之美利天下也,是以知未有化,裁之有制焉。化而裁之,其利無窮矣。天地萬物之機,百骸九竅之會,用兵正奇之本,五行六子之運,皆發乎此而無所逃也。用師其成心,則聖王之所原。抱之為天下式者,以道之真治其身,以德之真普天下。舉之於事物之上,應天下之變,順天下之動,與夫佩方寸之印,提百萬之師,皆投機之會,收十倍之成功矣。即此三盜三才之要。
而一反一復,一晝一夜,往來不窮於天地之間,存存而亡亡,始始而終終,本乎陽而反復乎下,本乎陰而反復乎上。往者,反也。來者,復也。此曰三反晝夜與前所論天地反覆,其揆一也。則機之所會,用師其成心,含光萬象,化貸萬有,密囿萬形,並包萬善,舉而措之,收萬倍之全功矣。猶之太易之道在六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八卦之所以迭用柔剛於覆燾之中,而莫知其極者,孰使之也?凡所以使形者,其誰歟?嘗觀孫子之善論兵,而譬之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首則尾至,擊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皆至,果有以使之也。明乎此,則十倍萬倍、一源三反之機,斷可識矣。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
解曰: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遜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義禮智根於心,而心者,五官之所主,精神魂魄之所依,喜、怒、哀、樂、愛、惡、欲之自生焉。
萬法之所自起,萬象之所自滅,寄於神則經緯萬方,寓於道則惟精惟一。聖人以心合氣,以氣合心,以心為神明之含,以氣為善惡之馬,故養心以寡欲,養氣以浩然。解蔽惑於大患,捐桎梏於旦暮。以氣為神母,以心為氣主,用氣養神,氣因神生,神行而氣行,神住而氣住,心能住於氣,氣能住於心。不動有道,無來無去也,以直養之勿擾勿攖也。夫心即是道,道即是心。昧者繕性於俗,逐物而不反,喪志於物,終身而莫悟;妄見可欲,心為之憤亂焉,豈知心術之害?
老君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唯聖人能知諸物化生於有無,皆非出乎真實。故萬態一視,而無取舍之心,若然則心境常夷,物曷能亂之?所以不貴難得之貨,而使民無知無欲,是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列子曰:生相憐,死相捐。又曰:太古之人知生之暫來,死之暫往,心動不違,自然所好也。故不為名所觀,性游不逆,萬物所好也。故不為刑所及,生則異於賢愚貴賤,死則同於臭腐消滅。由是推之,萬物死生之機皆在心,一身動靜之機皆在目,而機發於踵也。夫五藏皆有精原於坎,一而為陰中之陽;五藏皆有神原於離,二而為陽中之陰。精濳則神集也。神在乎內則濳於心,神發乎外則見於目。心目之橋運,猶形聲於影響,所以相應相使者,其誰歟?白鶂之相視,目運而心化。惟得意於形器之表者,錐末倒眥而不瞬,矢中目一呼旦切。而不睫。天下皆徇目之所欲見者,美之為美,色之為色矣。而目之已亡者,五色有以盲之冥山,且背而弗見,安能預乎黼黻之觀?故聖人蒿目以憂世之患。
孟子曰: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盹焉。夫善惡之積乎心,而昏明之著乎目。其神且不能移易之,其機孰認乎出入也?宋人三世好行仁義,犢兩生白,反母之薰。問孔子,而俱告以吉祥。父子皆無故而繼盲。三年之後,獨以疾而免。楚攻圍已解,而疾俱復。然則善惡之積,昏明之著如此,則其機之神非知其道者能視乎?若偃師之有所造也,瞬目而有招,立取穆王之剖矣。其合會復如初,廢其肝則目不視,廢其腎則足不行。且人之巧也,與造化同功如此,況以自然之目而有自然之機乎?黃帝之書云:至人居若死,動若械。不以眾人之觀易其情貌,不謂眾人之不觀不易其情貌。獨往獨來,獨出獨入,孰能礙之?豈非以機與目皆任之於自然?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解曰:窈然無際,天道自會;漠然無分,天道自運。無私以成其私,無有以生於有。此無心於生,生自不窮;無心於化,化自不已。故其為德也,廣矣,大矣。天下誘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也。蓋因其心而有恩者小,惟出於無心則大。恩生於無恩。
老君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生而不責其報,妙而不有其功。故體天之行者,生而不有,為而不恃,澤萬世不為仁,整萬物不為義焉。迨夫伐蘗牛山之美,戕賊桮棬之正者,皆殘生以傷性也。昔人放生示恩,悟有客之問者,曾不如鮑子之言天地與我並生類也。
類無貴賤,徒以智力相制相食,非天本為人生物,為蚊蚋生人也。然則有以害其生者誰歟?故鼓天下之動者莫如雷,化天下之動者莫如風。然則有以動之者其誰歟?且眾陽出而圍之相薄以成雷,惟迅擊而上達,則利而為雨。自子至卯,乘四陽而後發聲,方帝出乎震也。動必以時,是以屈者斯申,墊者斯起,必待於迅者。蓋致一而上通,尚或乙之,惟迅乃得達其情也。
大塊噫氣,本乎天作。凡動皆有所待,凡蟲皆因而化。前者唱于。隨者唱喁;作則萬竅怒號,吹萬不同,使其自已,方齊乎巽也,動以行權。是以甲者斯拆,枯者斯榮,必待於烈者。蓋如火之烈,神之所藏,禮之所出也。至於春者動之時本陽,產者以風化,感乎時者以雷奮,故謂之莫不蠢然也。而為雷為風者,又烏知其所以然而然者哉?易曰:鼓舞萬物者,其為雷風乎?鼓舞萬民者,其為號令乎?聖人之御世,生殺予奪而有大恩,慶賞威刑而成大公者,亦何容心於其間哉?咸其自取之耶。
【至樂性餘,至靜則廉。】
解曰:天地一指,萬物一馬,孰為封畛?孰判是非?果且有成與虧乎哉?故昭氏之鼓琴也。果且無成與虧乎哉?故昭氏之不鼓琴也。夫至樂無樂,至性無性。樂則生,生則烏可。已有生,故有性,有性故有虛。由中出者固靜,自陽來者固虛。樂天而至於知命,窮理以至於盡性,則一指一馬,無贅無疣;鳧短鶴長,不斷不續。自一性以推萬性,足而無欠,餘而無求。
老君曰:聖人無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取之則不竭,貸之則不匱,而餘得於自餘也。是謂至樂無餘。夫性各有定,靜之則明。不交物而動,不即動而争;宇泰發於天光,純白生於虛室;辨乎內外之分,定乎榮辱之境;視有所兼而不犯其隅,分有涯際而不侵其域,靜則平矣。莊子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平則各安其隅。又曰:心靜,天地之鑑也,鑑則自守其域,而廉出於自廉也。是謂至靜則廉。夫盡性以至歸根,反一以至復命,聖人得之,故清靜為天下正。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解曰:天道無私而曰至私,何也?莫神於天。其運無積,覆冒下土,甫育群生。故芸芸者生,職職者陳,飛走潛伏,動植含靈,高卑小大,凡聖智愚,以形自包,以生自遂,莫不隨量而受之,斟酌飽滿以足其欲而已。自形自色,任其自營,疑若有私也。夫通天下一氣,未有麗於氣而能外乎形之范圍;萬物一形,未有麗於形而能出乎氣之橐籥。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照之,春生夏長,秋斂冬藏,無不盡其公,是無私乃所以至公也,無恩乃所以有恩也。聖人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所謂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惟道則無偏黨反側之患矣。
【禽之制在氣。】
解曰:定而存生謂之形,動而使形謂之氣。形立氣布,斡旋於中謂之神,故氣完則神生定矣。夫怒則氣上而不降,喜則氣緩而不收,悲則氣消而不息,恐則氣下而不升,思則氣結而不散,惟形與氣俱運於神之樞機。聖人於此制之有道焉,而物莫之與敵也。
孟子曰: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乎天地之間。豈與物相刃相靡而交戰於欲惡之府?宰制群動,與天地覆載同功,陰陽造化同用,而其氣彌滿六虛也。猶之禽也,乘風鼓諿,展翅翱於太虛,或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何以異於聖人適於逍遙之遊也?
夫禽之制在氣者,氣以陽為主,禽不能亡去也。窮則變,而自榮至衛而成,乃可制焉。凡有所制者,皆有所麗,故制而用之謂之法。夫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彼騰躍而上下,不過數仞,而翱翔蓬蒿之間者,亦飛之至。孰使之而有制也?小大之辨,豈氣也哉?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解曰:夫物芸芸,各歸其根。復命曰:常知常曰明。凡麗乎出入之機者,往來不窮。是謂道樞在卦之體,則艮居東北是也。故能終萬物始萬物,附本旁出,木恃以止,而位非正北焉?
【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解曰:嘗推五行之理,有恩者必有害也,有害者必有恩也。試舉金父木子以為諭,金父用則鋪以始之,木子用則鋪以成之,若金勝於木也,而木有所傷矣。木方反本而後親焉,此恩生於害之類也。老君曰: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孝慈本出於自然,至德之世,人盡其性,民用和睦,孰分孝慈?澆淳一散,沽名於孝慈者遂至,六親不和。此害生於恩之類也。且大恩無恩,大公至私,恩害相仍,以閒眾甫。孰能出五賊三盜之機也?惟聖人本天之道,利而不害,能使兩不相傷,而德交歸焉。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解曰:天有文,地有理,聖人觀察於俯仰之間,而一身之用備。惟民至愚而靈,至賤而貴,自凡入聖者,豈有間於富貴貧賤哉?
書曰: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蓋誦堯之言,行堯之道,是堯而已。故曰: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者,蓋萬物皆備於我矣,則列敵度宜以盡立我之義焉。物無非我之謂治矣,則去智與故以應事物之理焉。是以則天之經,因地之義,上而日月星辰之文,下而山川草木之理。有東南之文,足以經緯萬方;通三才之理,足以化育群動。未嘗不本日之進退以出我之度數焉。夫得隨時之義以觀會通之變,然後其哲足以服眾,其口足以命物也。夫有濬哲,有秉哲,有作哲,有明哲,惟聖人乘時撫世,作則以哲,而原天地之美,觀萬化之原也,又何以加於我乎?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矣。且天有時,地有物,言天地者指其形器之進也,言時物者指其運用之妙也。愚人示其邊,我則致其妙。堯之聰明文思,而以道治人;舜之濬哲文明,而以人事奉天。體此道以因其時,一而已。
竊原上篇首言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繼之以五賊,終之以修鍊,謂之聖人;中篇首言天地之盜,繼之以三盜三才,終之以君子固躬,小人輕命;下篇首言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終之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者,何也?
蓋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方其觀天而不助,則形體保神之初,而所以命之者惡。夫賊以傷其則也,而不及於地焉。修其真,鍊其性,皆所以順自然之天,非天下之至聖,孰能與此父事天明,母事地察,奈何天下之人,不知戴履於高厚,而昧吉凶之迪逆?則分三盜以各盡其量,貫三才以總合為一,而終有君子小人之辨矣。行法俟命,豈小人能之?惟君子則安時處順也。
至于論善視善聽,而一源之利有十倍萬倍之殊,此愚聖之所以分也。使愚而達於聖,亦可以至修鍊以我而用其哲,則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猶老子之書,始於道可道,而終於為而不争是也。三篇之義,正若譬之率然者也,首尾之相應如此。
又若孫子之論兵而曰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所以散宜生以軍中疑懼必假於卜,太公謂腐草枯骨無足間之卜以安眾情,筮以央眾惑。散宜發機於前,太公成機於後,投機之會,聖人未嘗一,而皆有始始終終之道焉。
昔之解者,分神仙抱一、富國安民、強兵戰勝之異,嘗觀太公之告武王曰:凡兵之道莫過乎一,一者能獨往獨來。黃帝曰:一者階於道,幾於神,用之在機,顯之在世,成之在君。太宗謂靖曰:讀千章萬句,不如悟之一句。蓋通於一,萬事畢。自古自今,生天生地,捨此何以哉?
夫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則推五行之循環,觀四時之變通。典墳所宗,仙聖所宅,凡知之所不能與,思之所不能至,自非極深而研幾者,安能總其鉗轄,撮其樞要,而統宗元之會,造妙徼之門也?唯天下之至神,然後能寓眾妙所寄,見朝徹之獨,而得其闔闢關鍵之原,則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不知其盡也。一本哲字下續一百一十四字,非也。
【黃帝陰符經解義終】
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
第一屆中華傳統術數文化學術研討會綜合座談會現場影片
第一屆中華傳統術數文化學術研討會綜合座談會現場影片
主題: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究的重要性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承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台灣民間宗教學術中心、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內經學社
會議日期:2012年03月18日(星期日)
會議地點:輔仁大學濟時樓樓九樓國際會議廳(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持人】鄭志明教授
【與談人】劉易齋教授、林俊寬教授、黃運喜教授、解百榮教授
主題:中華傳統數術文化學術研究的重要性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承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台灣民間宗教學術中心、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內經學社
會議日期:2012年03月18日(星期日)
會議地點:輔仁大學濟時樓樓九樓國際會議廳(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持人】鄭志明教授
【與談人】劉易齋教授、林俊寬教授、黃運喜教授、解百榮教授
第一屆中華傳統術數文化學術研討會主題演講現場影片
第一屆中華傳統術數文化學術研討會主題演講現場影片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承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台灣民間宗教學術中心、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內經學社
會議日期:2012年03月18日(星期日)
會議地點:輔仁大學濟時樓樓九樓國際會議廳(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題演講:從巫術到道教符咒
講者:鄭志明(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承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台灣民間宗教學術中心、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內經學社
會議日期:2012年03月18日(星期日)
會議地點:輔仁大學濟時樓樓九樓國際會議廳(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題演講:從巫術到道教符咒
講者:鄭志明(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
第一屆中華傳統術數文化學術研討會開幕典禮現場影片
第一屆中華傳統術數文化學術研討會開幕典禮現場影片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承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台灣民間宗教學術中心、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內經學社
會議日期:2012年03月18日(星期日)
會議地點:輔仁大學濟時樓樓九樓國際會議廳(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開幕典禮貴賓: 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德光教授 國立台北大學中文系主任賴賢宗教授 (佛道唱持術法/太極波金剛波唱咒祈福祝願)
開幕典禮主持人: 鄭志明教授(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
中華傳統術數文化學術研討會舉辦宗旨: 中華傳統術數文化是源自於哲學與宗教的宇宙觀念,是將人納入到自然的運行秩序之中,主要是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作為核心,以氣化理論與術數觀點來落實人的行為,進而主張法天則地配合宇宙法則,才是生命生存的最佳手段。 中華傳統術數文化顯示出天人交通的靈感文化從未衰退,永恆性與超越性的宗教信仰理念,依舊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生命特質與深層內核,各種哲理化與符號化的宇宙觀念是綿延不絕的傳播與發展。 在術數文化信仰的指引下是有助於人類心靈的不斷地自我精神超克,獲得安身立命的終極安頓。人或許無法完全徹破疾病與生死,但是傳統術數文化可以協助人們探索或解決生存問題,建構出生命的終極意義。故為提升國內相關中華傳統術數文化內涵,茲而舉辦『中華傳統術數文化學術研討會』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承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台灣民間宗教學術中心、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內經學社
會議日期:2012年03月18日(星期日)
會議地點:輔仁大學濟時樓樓九樓國際會議廳(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開幕典禮貴賓: 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德光教授 國立台北大學中文系主任賴賢宗教授 (佛道唱持術法/太極波金剛波唱咒祈福祝願)
開幕典禮主持人: 鄭志明教授(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
中華傳統術數文化學術研討會舉辦宗旨: 中華傳統術數文化是源自於哲學與宗教的宇宙觀念,是將人納入到自然的運行秩序之中,主要是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作為核心,以氣化理論與術數觀點來落實人的行為,進而主張法天則地配合宇宙法則,才是生命生存的最佳手段。 中華傳統術數文化顯示出天人交通的靈感文化從未衰退,永恆性與超越性的宗教信仰理念,依舊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生命特質與深層內核,各種哲理化與符號化的宇宙觀念是綿延不絕的傳播與發展。 在術數文化信仰的指引下是有助於人類心靈的不斷地自我精神超克,獲得安身立命的終極安頓。人或許無法完全徹破疾病與生死,但是傳統術數文化可以協助人們探索或解決生存問題,建構出生命的終極意義。故為提升國內相關中華傳統術數文化內涵,茲而舉辦『中華傳統術數文化學術研討會』
面相是許多人共同看法歸納所得結論
面相是許多人共同看法歸納所得結論 面相分『內五行』與『外五行』。外相以厚與薄為主,內相以善與惡為主。(內五行要看『王鳳儀嘉言錄』)。 一般面相相術只能看福而不能相奇,隨著網路及地求村的來臨奇人不再寂默了,像唱歌的小胖如果早生二十年,在沒有網路的社會,也一樣被埋沒.因此自古有許多偉人奇人異士,在寒微運衰之時就不容易被世人發現, 甚至常被世人所鄙視忽略了。 當面相外五行看不出有病,若有病一定是暗病(不是生理的痛,是心病的說不出來的痛苦,比生理的痛更苦),如遇這樣要用面相內五行看。現代很多人身心症大都是面相內五行與家庭倫常道出問題. 就一般論,世上福人多偉人少。偉人相局以奇為主, 福人面相相局以厚為主 ,奇格一定是不正, 八字會偏的很嚴重, 很會念書。人際圈會有問題,宅男居多. 面相格局分:厚與薄、善與惡、壽與夭、貴與賤、濁與清 面相變局相(五行會改變),它的極好與極壞,都只具可能性並沒有定型。 女相是顯露的,男相暗是隱藏的,所以女相貴賤的比較容易分辨。但也有不尋常的,即交際女中卻有當一品夫人的相,但大都不能生育,美而無子和妾侍無出。 面相臉看橫肉,將來不得善終。兩顴生肉顯出橫紋 兇惡之相。暗破的相(看似貴婦卻是蕩婦),要相鼻(正有肉、鼻垂肉)、眼(桃花眼、含露)、唇唇色 (厚下唇翻) 和音色四方去看。要先學看婦氣,不能向五官相看,要向氣象看。 福地福人居 : 是指福地留給有福報的人居住。 眼看光亮、鼻看紋路、唇看顏色。 三角眼主兇,行善積德能補救。 (行善是最好個改運方式) 行善會遇好貴人。 眼睛分型與光兩種 : 眼睛型 : 正三角型眼睛、副三角型眼睛 眼睛光: 眼睛露光 : 被殺 眼睛媚光:小三或多腿族 眼睛正三角型 : 要殺人也要被殺。(三角型通常 35 歲後出現) 眼睛副三角型 : 被殺。 眼睛藏兇光 : 殺人與被殺 眼睛眼框大 : 才智和魄力都過人。膽量大 眼睛關係一生幸福、性情、事業以及死生情形。 耳垂是尖形又薄 : 視同眼藏兇光。 面相學手相學人相學觀人術莊曜光老師 |
訂閱:
文章 (Atom)